《青島市區》2015年11月30日
青島市區早上起了大濃霧,走到友誼碼頭,想要搭船遊青島港,港口一直是我們的喜愛點
不過我們的旅行經驗還很菜,這種起濃霧天氣,船根本不能開
海上皇宮(已廢) 青島西陵峽路
沿著西陵峽路的海邊走回郊城路的過程並不會太無聊,整個海邊有很多釣客
這種平坦的防波堤跟我們台灣"肉粽角"不同,對釣客較舒適許多,當然一整個海岸都是釣客
這裡的釣客肯定比我們台灣南部的釣客要高明的多了
地上沒有空酒瓶、寶特瓶、便當盒、流浪犬貓
不過也沒看到這裡的釣客把魚給放回海,再小的魚都抓回去
這不是釣上來的,這是漁民太太拿來賣的
這季節不太能釣上魚,不好意思空手回的,買條魚回去還可以講半天
還是活的,可以養在水族缸觀賞
在中國海星是可以吃的,路邊攤常可以看到炸海星
不過我們沒有勇氣嘗試,聽老闆說,應該就跟「蝦味鮮」差不多
2015年1月 哈爾濱市
在郊城路搭公交車到魯迅公園下車,海邊有間海軍博物館
我們還是為了青島港而來的,想藉由海軍博物館的說明了解青島港的軍事地理位置
在中國旅行,缺不了中國手機門號及銀行帳號,很多旅行的門票可以在攜程網、淘寶網購買,有時候便宜許多
例如海軍博物館門票50元,到現場後以手機在攜程買電子票就只要41元,中國手機門號結合電子商務比台灣要進步十年
但但但,今天海軍博物館整修沒開放,可是攜程淘寶還是買得到今天海軍博物館的電子票
購物平台對於一些小細節還得再加強
海軍博物館旁邊可以走到小青島,由小青島的看板及紙張目錄就可以大約理解青島的戰略地位
青島是山東最大的海港,位於黃海口,黃海是包括北京在內的華北地區門戶,對中國而言,這當然是極敏感的地區
2010年8月美韓曾經為了《天安艦事件》在黃海軍演,而中國也在之後由駐地青島的北海艦隊於黃海舉行實兵對抗演練
由此可知青島對中國防衛黃海的重要地位,北海艦隊司令部設在這裡,中國首座航母軍港也在青島,那也是遼寧艦的母港
看看地圖,想想也有道理,青島北控黃海,南進東海,要處理日漸複雜的海洋爭端,青島是最合適的位置。
以上的相片都有調對比度才能看到軍艦的樣貌
肉眼所看到的真實狀態大概是下面這張相片的樣子,這算是近距離拍攝了,如果再遠一點,連船都看不見
這不是PM2.5,這真的是濃霧,難怪船開不了
沒想到連海邊都可以看到類似山嵐飄浮的景象,孔明草船借箭應該也是在這樣的情況下進行吧
買票走入小青島,這是進入小青島的堤岸,左側是黃海,右側是港內
小青島山岩奇特、礁岩突出,和棧橋的回瀾閣相互映襯,被譽為青島灣的兩顆明珠
即使是在冬季,景色還真的很不錯!
魚雷洞庫
1941年日軍將小青島打通山體,作為魚雷軍火庫
《信號山》
俗稱掛旗山,德租時期,在山上建設信號台,為進出青島港口的船隻導航而得名
信號山作為青島市區內海拔較高的山,是最佳風景眺望點之一
山頂三幢紅頂蘑菇樓尤為顯眼,造型來源於古代傳遞信號的火炬,其中最高的那一幢是旋轉觀景樓
在這裡可以360度觀看青島的最大特色“紅瓦綠樹,碧海藍天”
酒香滿溢,紅瓦綠樹,碧海藍天,歐陸城市
青島被德國租借過,被日本佔領過,大戰過後回歸中國,依舊往西方文明發展
現在青島看不到傳統中國的影像,反而帶有濃厚的西洋色彩
可能是 扁擔杆 信號山步道
《基督教堂》
青島曾經長期被德國租借,其中江蘇路在德租時期被命名為俾斯麥街
當時這條街道的兩側建築都經過德國建築師精心的規劃和設計,現今還保留不少當年的德國建築
德國建築特色常是紅瓦黃牆,江蘇路這幢中世紀古堡風格的基督教堂
是青島最具有代表性的德國建築之一,也可以做為那個時代的見證
《奧帆基地》
青島的城市風貌果然和傳統的中國大城市不同,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帆船比賽就是在這裡舉行的
奧帆基地相當廣大,這裡有許多可以看的,大劇場、博物館等等
當然也可以搭帆船到港外遊一圈
我們遇到中國中科院海洋所科學3號船剛回港,很多人都瞭解這類船隻的性質
這類的船隻常是用來偵測海文資訊給國家使用,做為石油探勘、漁業資源,更甚的是作為日後的軍事用途
中國中科院海洋所科學3號船是中國2005年建造的第一艘海洋科學考察船
中國中科院海洋所科學3號船
主要的活動區域是北緯31度以北、北緯39度以南的黃東海近海海域
考察海洋水文觀測、海流及氣象觀測、海洋生物與生態化學觀測、海洋地質等
船上教授及研究生抱著一箱一箱的資料上岸
說主要的活動區域是北緯31度以北、北緯39度以南的黃東海近海海域
可是我們親耳聽到長官很得意的對著來接船人員講說:「到台灣海峽繞了一大圈,還看到了不少東西」
不知道這條船到台灣海峽的哪一邊,是靠中國的那一邊,還是靠台灣這一邊的台灣海峽
想到我們自己最棒的“海研五號”才三年就在澎湖外海,因人為因素觸礁沉沒,真令人心痛
海螺姑娘燈塔 青島奧帆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