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笠頂山植物生態紀錄 2011年11月22日
已經有兩年沒來走笠頂山了
計畫走五線上山 續走真笠山 而後走三線下山
看到許多格友先進 花朵植物拍得很有特色
我拍的花朵植物 就是平平的 沒有深度
帶著T90+D300S 及S17-70+D90
和大頭妹嘗試不同的設定 看會不會拍得好一些
植物是拍了許多 但認識的沒幾種
昆蟲也是拍了許多 有不少是我以前沒看過的 理解到不同的山區及高度 有不同的昆蟲生態
原計畫走至真笠山頂 但自從開始學拍照後 好像很難真正走到目的地
時間總是來不及
共走7公里 落差 720公尺
這是四、五、六線 共同起步點
經過芒果園 已經開始找蟲拍了 地上有許多蟋蟀 螽斯 及蝗蟲
記憶中 這裡有兩隻很兇的大黑狗 不在了
這條相思樹林道是相當涼爽的 應該也是最寬的步道
滿地的油桐落果 似乎說明了現在的節氣
好像有兩種油桐的果實 (有無皺褶)
這條路徑有許多錦葵科的山芙蓉 以前就很喜歡拍 她真的很漂亮
有些花苞是粉紅色 也有些是白色的 但開花後都是白色的 燦爛無比
馬拉巴栗 我是認識的
走沒多遠 就要午餐 這個休息區 有水
說要練習較高的快門
越過四線登山口 就會到好漢坡起登點 也就是五線登山口
記錯了 五線上去 是700 六線上去 才是750 休息區
好漢坡 光線不足 菇蕈類較易生長
700休息區 見到了大量的黑翅細蟴的極小紅黑若蟲 應該是出生不久
後來一路也見到了許多這種小細蟴 也有許多的昆蟲
這下子 又在這裡待很長的時間拍照
也有紫花酢漿草
續往真笠山的方向走 兩旁的路徑逐漸變窄 但是昆蟲生態卻是越豐富了
大部分的植物 我都不認得
猜測這是冬青科的鐵冬青 這在飛羽相片中常與鳥一起出現
2011/11/26 感謝笠頂山上林兄告知 是莢蒾
莢蒾 忍冬科 俗稱紅子仔
葉對生,側脈明顯,兩面略凸起,葉背具鱗毛
花序密生白花,花期在五月
果10月成熟,熟時紅色 果可食,可作為誘鳥及庭院觀賞樹種
(誤以為是鐵東青 東青科 葉片橢圓光滑 果也是橢圓)
在拍昆蟲時 經過身旁的山友問我 這是什麼 ? 我也不知道
拍回來再對照看看 但是依然不知從何查起
2011/11/26 感謝笠頂山上林兄告知 是南五味子
南五味子
五味子科 俗稱 紅骨蛇、美南葛
葉橢圓形,先端漸尖形,葉緣疏齒狀
花具長梗,單一腋生,花被片略紅色 花期6-7月
果聚生成圓球形,漿果狀,紅色 果期9-12月
每一果實內有種子1枚,腎形,淡黃色;果肉酸、甜,種子苦、辣,又整體帶鹹味,故名「五味子」
南五味子亦是中藥藥材,主要是乾燥的根及莖
這是錦葵科的野棉花
還有其他的植物 不認識 即使拍起來很漂亮 但不知道名字
也是不好意思 似乎我真的記不住植物的名稱
看到了一隻綠色圓形瓢蠟蟬停在象草上 是我極想要拍的 呼叫大頭妹來看
那一瞬間 跳走了 懊惱遺憾不已
沿路極其注意象草上的昆蟲 是看到了其他生物 但就是沒有那隻圓形瓢蠟蟬
這是今天的最高點 855米高 還在找那隻圓形瓢蠟蟬 該掉頭了
走三線回 路旁有原民回鄉紀念活動
資料來源 台灣大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