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笠頂山生態記錄 昆蟲篇 2011年11月22日
7公里 720米落差 來回花了6小時 主要是因為拍照真的很花時間
有兩種不認識的蟲 先放 喜愛的 再另外成篇
辨認不出 也許是象鼻蟲
2011/11/25 感謝格友告知
這是 緣蝽科 瘤緣椿屬 Acanthocoris sordidus (Thunberg, 1783)
目前還沒有正式的中文名稱 只有學名
身上有些瘤狀突出 背部底端突出
趴在樹枝上的感覺 很不像腦中認知的椿象
這應該比較不是我喜歡拍的生物 但知道這也是一種偏見
辨認不出 有兩種顏色 淺褐色拍於真笠山 灰色拍於南柴山
2011/11/25 感謝格友告知
這是林蝗的幼蟲 後腿的斑點及短短的觸角 都可以聯想到『蝗』
兩隻都很會跳 手一靠近就跳走了
黑腹長頸金花蟲 (另外分篇) (金花蟲科 / 窄頸金花蟲亞科)
瓜黑斑瓢蟲 (另外分篇)
為常見的瓢蟲 越高海拔的斑紋變異越大 這是斑紋較小的個體
杜虹十星瓢蟲
數量很多,全年可見
體長 6 - 7 mm ,翅鞘褐色,前胸背板中央有1-3枚黑色斑點
翅鞘左右各有5枚黑色斑點,斑紋的形狀及大小具個體差異
三色脈翅鐵甲蟲 (另外分篇) (金花蟲科)
紹德鐵甲蟲 (金花蟲科)
體長 5mm,觸角深褐色,基部黑色各腳黃褐色 寄主禾本科芒草類
象沫蟬 ( 沫蟬科)
體長12mm 體背黑褐色,前胸背板寬大,口吻尖長 具刺吸式口器
若蟲會於枝條或葉面築泡沫為巢 寄主植物是蕨類,以汁液為食
白痣廣翅蠟蟬 (另外分篇) (廣翅蠟蟬科) 體長20mm,大型
條紋廣翅蠟蟬 (另外分篇) (黑色型) (廣翅蠟蟬科)
是大型的廣翅蠟蟬 展翅寬 20 - 25 mm
褐翅葉蟬
大星椿象 (另外分篇) (大星椿科 / 斑紅蝽屬)
黃盾背椿的終齡若蟲 (另外分篇) (盾椿科 / 角盾椿屬),翅芽已長出一些
黃盾背椿象成蟲 是2010年在牡丹鄉高士佛山拍的
虎頭蜂(胡蜂科)
大約有 40mm 很大以為升天了 用手抓起 還會動
活的時候不敢接近拍 這個時候較容易拍
黑翅細蟴初齡若蟲 是我的最愛 極小 拍多少次都不會膩 仔仔細細的對焦
笠頂山已經有很多了 柴山可能要再等一陣子
褐背細蟴 (螽蟴科 / 草螽屬) 體長22-26mm
褐背細蟴若蟲 近似成蟲,頭背至中胸背板側緣各有一條白色縱紋
台灣騷蟴 ( 螽蟴科)
體長 60 mm,體形碩大 夜間雄蟲鳴叫聲響亮
習性隱密白天不容易看到,為夜行性的昆蟲
細剪蟴 PK 台灣姬螳螂 (另外分篇)
台灣小稻蝗
翅寬大但短小,長不及腹部的一半
台灣佛蝗臉譜 (劍角蝗科)
台灣佛蝗若蟲 (劍角蝗科)
雙帶金鈴 (草蟋科)
這時候 笠頂山最多的 應該就是蟋蟀
常見的種類 俗稱金鈴子 翅面有交叉狀的斑紋,尾鬚一對,是一種感覺器官
蛇目蝶
這不是蝶 這是蛾 害我找很久
帶錨紋蛾 (錨紋蛾科) 外觀像小灰蝶
展翅30-41mm 翅腹面除橙黃色斜帶外還具稀疏的白斑 和密布的褐色雜斑
幼蟲寄主於蕨類植物,成蟲喜歡陰暗的林下或草叢活動,似乎以不採花
可能是毒蛾
食蚜蠅
請原諒我竟然為了大星椿象而忽略了妳 以為妳只是普通的食蚜蠅
沒想到你的七彩複眼這麼迷人
下次請再給我一次機會 我保證一定把妳的大眼睛拍得清晰明亮 閃閃動人
2011/11/25方格銀腹蛛 (由嚴尚文的魚拓世界得知)
盲蛛 午餐時好幾隻跑到 Judy身上
雖然也有八隻腳但不是蜘蛛,蜘蛛身體構造分頭胸、腹兩部分
盲蛛則頭胸部和腹部間無明顯分隔,不吐絲
依食性可分為植食性與肉食性兩種,植食性種類步腳細長,上顎及觸鬚無明顯特化
肉食性盲蛛步腳粗短,上顎及觸鬚特化成鋏狀之捕食構造
大蚯蚓 遠遠看 還挺嚇人的
資料來源 驚奇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