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尼斯--搖曳在大運河之上的貢多拉 2018年1月31日
離開海洋史博物館後,沿著聖馬可水道,走上麥杆橋
這一段水道便是威尼斯最美、最有人氣的斯拉夫人堤岸
沒學問,還不求甚解,直覺Google地圖上所標示的斯拉夫人是某位名為斯拉國王、總督(反正是某大官)的夫人
直到看了一片電影《一戰導火索》才恍然大悟,斯拉夫人不是夫人而是種族
太窘了,有罪啊,不停的搖頭啊!!
如果當初是看英文的字詞(Slavs embankment)就不會錯這麼久
拜託Google地圖不要只標示中文,可不可以也括號英文啊 !!~~~
↑希臘東正教會(Chiesa San Giorgio dei Greci),本來就有點傾斜,不是被我拍歪掉的啦
話說2016年在劍橋大學遊覽康河之上的嘆息橋(Bridge of Sighs)
當時就盼望有機會能來威尼斯看看正版的嘆息橋(Ponte dei Sospiri)
兩年後實現願望
不過,也沒有太驚豔的感受啦
要不說,誰會知道這算是一座橋,又短又小,根本就只是一個連接兩座建築的空中走廊
外表看起來又老又舊,有點醜醜的,真不知大家所說的浪漫從何而來
幸好,橋下的貢多拉水岸風情才是浪漫界裡真正的主角
↑威尼斯嘆息橋下的貢多拉
給Nina做比較,這是康橋上的嘆息橋,與威尼斯嘆息橋完全沒有相似的地方
↑2016年 劍橋大學康河之上的嘆息橋(Bridge of Sighs)
↑威尼斯嘆息橋
↑2016年 劍橋大學 康橋上的嘆息橋,與威尼斯嘆息橋完全沒有任何相類似的地方
↑威尼斯嘆息橋
劍橋大學的嘆息橋不給遊客走,而威尼斯的嘆息橋可以走
經由參觀總督宮就可以踏上嘆息橋,晚一點我們也要去
現在先去找貢多拉船夫
只要靠近貢多拉堤岸碼頭,船夫就會來拉客,問了三個船夫都同樣價格
不要嫌,他已經是最年輕的了
一艘貢多拉最多可搭6 位乘客,短程30分鐘80歐元,長程45分鐘120歐元
我們找不到共乘遊客,兩人搭乘也是80歐元,蠻貴的
在其他河道有較便宜的,但是任誰第一次都會想走斯拉夫人堤岸穿過嘆息橋這一段
這不比在康橋那麼寬廣的河道,威尼斯貢多拉大部分的時間都在狹窄的河道中行駛
你不敢相信,90度的轉彎也難不倒他們,很多時候船夫還得用腳蹬一下民宅的牆壁
這一定要經過嚴格訓練,生手一定會撞壞昂貴的貢多拉,現在威尼斯只剩下一間製造維修工廠了
運河兩旁的建築物櫛比鱗次,看起來都很有歷史了
威尼斯本身就是一座大潟湖,亞德里亞海的潮汐每天都要漲退兩次
退潮時就看得到一些牡蠣殼黏在河道旁房子的地基上,真是有趣
泡在海水裡的地基可能可以抗海水鹽分,否則威尼斯的潟湖傳奇早就消失了吧
短短的幾公尺就有四座橋梁,這在威尼斯很常見,畢竟威尼斯總共有三百多座大小橋梁
每座橋梁又連接著很窄的巷道,難怪手機GPS到了威尼斯會昏倒,根本找不到真正的定位
↑有公主的氣勢喔
我注意到了,不只我們的船夫沒有唱歌,沒有任何一位船夫開口唱,也許船夫已經不再歌唱了
再怎麼悅耳的歌曲,河道兩旁的民房主人肯定都會受不了,任誰也無法忍受一年365天從早到晚的噪音污染
紐約時報形容威尼斯是世界上「最美麗的人造都市」,2016年還獲選為世界最美的城市
不過,這些都不足以形容威尼斯
用「漂浮之都」來形容威尼斯的現狀,才是獨一無二
當亞得里亞海大潮時,整個城市就好像浮在水面之上,遇到淹水,城市裡看不到任何道路
建在航道旁的一幢幢古老紅磚住家,訴說著18世紀時的輝煌
隨著歲月流轉,威尼斯海權時代已經不再,取而代之的是源源不絕的觀光人潮,許多文人雅士蜂擁至此尋找靈感
夕陽餘輝照映著過往的歷史,永遠不變的是貢多拉依然搖曳在大運河之上
↑所購買的威尼斯明信片
附註: 威尼斯和附近的潟湖在1987年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2007年與台北互相成為友好城市
下一篇 : 威尼斯---總督宮與嘆息橋
上一篇 : 威尼斯海洋史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