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拉格佩特任山(Petřín)走回市區 2017年11月8日
由我們住的公寓門前這條民族大街(Národní)往西邊直走
經過軍團橋(Most Legií)便會到達佩特任山的登山纜車站(Újezd LD)
住在布拉格市區,蠻好的,很多景點都可以用走的,甚至還可以回來午休一下再出門
經過這次無緣的布拉格國家劇院(National Theatre),位於軍團橋的東側
不過,昨晚卡林劇院的《羅密歐與茱麗葉》也沒有讓我們失望啦
經過共產主義受難者紀念碑,看雕像由第一個很完整的軀體逐漸一片一片的破裂
猜想作者應該是要表現出在共產統治捷克期間,人民的心靈漸漸地分裂
捷克自古以來的統治權一直不在捷克人的手裡,在經歷過許多悲慘的鬥爭才取得今日的自由
就跟台灣人一樣,對於捷克的主權更換,很多捷克人也有不同的想法,雖然共產黨阻礙了捷克40年的發展
然而納粹將生活在捷克的猶太人趕至集中營,這也讓原本屬於捷克人的空間變大,對真正的捷克人有利
說來說去,捷克人還是喜歡屬於自己的捷克,台灣人應該也是比較喜歡屬於自己的台灣
佩特任山位於較高的山坡上,也許是布拉格的最高處
徒步上山也是可以,有些人就是由城堡區那邊走上來,只是稍微累一些,不過今天布拉格下雨
搭登山車(Tram)肯定是較舒服的
真慘,來布拉格已經四天,還沒看過太陽
登山車的車票就跟市區一樣24克朗,如果沒有事先買票,只能經由售票機以硬幣購票
但誰會隨時都有硬幣在身上? 跟我們一起來的幾位旅客就因為沒有硬幣而搭不了車
而這裡的管理員態度並不好,她不會試著幫你解決購票的問題,一副搭不了車是你家的事
布拉格的交通很方便,但是購票是很大的問題,只有很少數的地鐵站售票機可以信用卡買票
幾乎都只能投入硬幣,連紙鈔都不接受,這簡直就是想逼人直接買24小時票的手段
之後,我們到奧地利及匈牙利,都可以用信用卡在機器上買市區單程票
布拉格,你是不是該檢討了 (明天就要離開布拉格了,今天偷罵一下)
登山車到達終點後,下車往左走就會到天文台,
Štefánik天文台晚上才會開放,白天沒能感受些什麼
旁邊豎立一座雕像,Štefánik(斯特凡尼克),穿著空軍衣帽,應該是國家英雄之類的,地上還有獻花
這一區種植一大片玫瑰,數量竟然達到8000餘株
甚至還有一個品種是以Štefánik(斯特凡尼克)為名,還有最珍貴罕見的藍色玫瑰
繼續往下走,到達金士基花園(Kinsky Garden),再繞上來佩特任山,很空曠的林園
↑斯特凡尼克雕像(Stefanik) ,由卡夫卡所創建
天氣不好,下點小雨,走起來有點懶懶的,沒有繼續往斯特拉霍夫體育場走
佩特任瞭望塔作為這裡的地標,就好像是一座燈塔,不管走到哪裡都看得到,很容易就能標示出方向
穿過「飢餓之牆」後就到達瞭望塔前方
佩特任瞭望塔
捷克官員參考巴黎艾菲爾鐵塔在布拉格佩特任山以四個月的時間建造了這座瞭望塔
雖然佩特任瞭望塔比艾菲爾鐵塔矮,但因為是建在佩特任山頂,所以實際上其頂部比艾菲爾鐵塔的海拔高
完全滿足當時作為瞭望塔以及電視發射塔功用
現在佩特任瞭望塔已經純粹做為觀光之用,不用像巴黎鐵塔爬那麼辛苦,就可以老鷹的視角觀賞紅屋頂的布拉格
點我---> 徒步登巴黎鐵塔
很顯然的,今天如果買票上去也看不到什麼,下雨天,霧煞煞的
幸好前天有爬上城堡區的教堂南塔樓俯瞰市容
旅行本來就是在燒錢,但不要浪費錢
還是有一些歐美旅行團照樣上去,畢竟排了活動就得按表操課,管你看不看得到,免得回國後被投訴
↑St Lawrence Church
由佩特任往市區的方向走,這一路似乎就是走在「飢餓之牆」旁邊
飢餓之牆(Hunger Wall)
1360年,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查理四世下令修建這道牆
官方說法修建的目的是加強布拉格城堡和布拉格小城的防禦,防止從西面或南面的任何攻擊
但其實當時布拉格的西面、南面並沒有敵人
真正的意義是利用建牆的名義幫助沒工作的窮人,讓他們有機會建牆來賺錢買食物,因此得名飢餓之牆
雖然飢餓之牆已成今日的「蚊子館」,但出發點是良善的,讓人感覺神聖羅馬帝國的皇帝還是有一些好人
佩特任不是很大的景區,但這個地方絕對值得一遊!比起布拉格其他旅遊景點,這裡很明顯不那麼擁擠
沿著飢餓之牆順路往下走,中午到達斯特拉霍夫教堂圖書館(Strahovský klášter)
圖書館中午休息一小時,要到下午一點才會開放
這區域有兩家餐館,一家有著很深的花園庭院,看起來是得花很多時間選菜等菜的那一類的餐廳
另一家客人很多,隨意找桌坐,感覺會自在一些
站在這家餐廳的外頭,你就會聞到空氣中瀰漫著微醺的氣息
斯特拉霍夫修道院啤酒廠(Strahov Monastery Brewery)附設餐廳
當然每個人都得來一杯獨特的修道士生啤酒,我們點了鱸魚、鱒魚餐點,覺得就是很清新的口味
斯特拉霍夫修道院,不是一座很搶眼的教堂卻藏著一間全球排名最美的圖書館
斯特拉霍夫神學圖書館(Strahov Monastery - Theological Library)
圖書館位於二樓,珍藏20萬冊圖書,包括3千多份手稿及1500本精美的古版書
斯特拉霍夫神學大廳
建於12世紀,巴羅克式建築,室內裝修金碧輝煌,氣魄宏大而典雅
內部穹頂壁畫是由18世紀的著名畫家繪製,描繪智慧的獲得、知識的運用,及通過教育建立信仰的場景
另一間在樓梯入口的的哲學大廳,建造於17世紀末,挑高的桃木書櫃
穹頂壁畫描繪科學與宗教的發展,智慧的發現,可能都是聖經上的故事
有點遺憾,沒把天花板拍好,如果有好友來這裡,可以考慮蹲下來拍,絕對會有驚豔的角度
這兩間圖書室都禁止進入,說是為了維持一定濕度、避免古籍被破壞,不開放入大廳參觀
(其實還是可以預約進入圖書室內近距離參觀,無奈沒做好功課)
只能在門外看一下,要拍照還得排隊,說到拍照,還得另外買票,服務人員給張貼紙貼在肩胸之間
許多不知情的遊客一拿起相機就會被看管人員制止,這真的很奇妙,門票已經不便宜了還這樣搞
布拉格有好幾個景點都是採用這種模式,也會看到有些遊客在門外就把拍照的貼紙拿下來轉送給下一組人
排名真是人類很奇妙的行為,古龍小說裡百曉生評「小李飛刀」為天下第三,誰是第二? 上官金虹的「子母雙環」
經由這類的排名掀起讀者的注意,但後來上官金虹卻敗於李尋歡的飛刀下
到底全球最美的圖書館是怎麼排名的,以我個人來看,斯特拉霍夫神學圖書館雖然美但不能說最美,全球還有更美的
例如之後我們到了維也納參觀奧地利國家圖書館,我們這兩票就投給了它
其實不用講那麼遠,我們寶島的北投圖書館就非常美而且是真正的圖書館,貨真價實的美
兩間圖書室以長廊連接,兩側展示收集了一些東西方自然、歷史的收藏品
以及一些關於醫學、冶金、法律及宗教的古書,有一部分是複製品
離開斯特拉霍夫後,繼續往下走,早上選擇搭登山車上佩特任山是正確的,一路都是下坡,非常輕鬆愉快
要是反過來由城堡區走上來可能很辛苦
這裡就是城堡區斜坡下方的小區,於1250年開始擴展
義大利移民於16世紀開始移居到這裡,他們大都是受僱來此重修城堡的藝術家,所以這一區的建築就很有特色
這些房子都是從18世紀興建之後就保留至今,目前各國的大使館多集中於此
Nerudova就是所謂的大使街,路旁都是餐館及紀念品店,還有好幾間很有特色的大使館,以前都是被稱為什麼宮之類的
這是義大利駐捷克大使館,大門裝飾著兩隻禿鷹,門廊上方有兩位漁女,披著漁網,我不知道這代表什麼,旅遊書沒寫
這是羅馬尼亞駐捷克大使館
兩位坦胸肌肉男以背部頂住門欄,雙眼望著遠方,肌肉線條真是完美
小城廣場上的奧洛穆茨聖三柱(The Holy Trinity Column)
紀念黑死病得到平息而舉行盛大的天主教感恩儀式而設立
背後的尼古拉教堂內部大整修,大門開著但沒有開放,門前一位監管人員很兇,對門外遊客大聲叫著 " No Photo"
神職人員這麼兇,嚇死寶寶 !
經過城門後又再一次走上查理大橋,這已經走過好幾次了
沒有機會問,可不可以請他一張畫紙上畫好幾人的家庭畫,不過他也沒時間,後面還有好幾人已經先付錢預約了
你看看這位遊客的神韻完全顯現在這張白紙上,尤其是外側向下的兩眼及下彎的嘴唇,一流的啦
沿著伏爾塔瓦兩岸以拉鍊齒狀的方式,堅持要把布拉格這幾座橋梁給全走過
時間多也不是這樣搞法
不知道當時在堅持些什麼,下著雨咧!
↑Šítkov water tower
↑跳舞的房子(Dancing House)
↑西里爾東正大教堂(Chrám svatých Cyrila a Metoděje)
↑蘑菇房 Mosaic House
↑蘑菇房 Mosaic House
隨便走進小巷弄,青石地板,兩旁的建築格式這麼整齊協調,有些裝飾雕刻令人驚豔
布拉格真的就是這麼的優雅,不是只有在那些看板區而已
可以這麼說,布拉格的街頭,就是一座座活生生的藝術館
走回Můstek住處,換洗一下,在Google上尋找 “日式料理”
Sushi Maru Prague(壽司丸)就在我們很熟悉的瓦茨拉夫廣場裡
明天就要離開布拉格往北走,今晚要打包
每次都有這種感覺,當我們對一個地方開始感覺自在熟悉時,就是要離開的時候
布拉格 再見 !!
(其實,幾天後我們又再次回到布拉格住一晚,還找到很優的夜景點,這是後話)
下一篇 : 捷克—走入波西米亞森林 2017年11月9日
上一篇 : 布拉格看芭蕾舞團《羅密歐與茱麗葉》 2017年11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