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經典環遊---成都(武侯祠、錦里) 2017年5月11日
不管是唐國強還是陸毅所扮演的的諸葛亮,已經算不出來看過多少遍了,有線電視台播一次就看一次
每次看,每次陳就會說: 「阿這片你不是已經看過很多次了」
千古一相,諸葛孔明是個人永遠的偶像,來到成都最想要做的當然是到武侯祠向孔明致意
武侯祠內總是有許多人士「毛遂自薦」要當我們的導遊
但根本不會有這類的需求,除了大家都熟悉三國之外
大量的旅行團導遊就會讓你在同一地點聽了幾次同樣的內容,甚至微信下載還可以按號碼定位解說
在高中最會背誦的文章,應該就是前出師表
有時候由學校騎車回家的路上也會朗誦一段,停紅燈時念念有詞還會被隔壁的當作怪人
今天來到武侯祠,朗讀出師表,雖沒有臨表涕泣,但也得承認眼眶不太爭氣
武侯祠是中國惟一的君臣合祀祠廟,除了武侯之外,還有漢昭烈廟(劉備)及惠陵(劉備的陵寢)
武侯祠分為前後兩殿,為了不讓諸葛亮僭越君臣之禮
昭烈殿(劉備)在前,武侯祠(諸葛亮)在後,前高後低的格局,不過劉備殿堂人氣指數不高
↑武侯祠有九扇門,正殿諸葛亮塑像,右偏殿兒子諸葛瞻,左偏殿孫子諸葛尚 (諸葛瞻與諸葛尚在抵抗魏軍攻蜀時同役戰死)
↑武侯祠正殿亦名為「靜遠堂」
↑武侯祠正殿 孔明塑像
每個導遊都一定會提到諸葛亮殿堂前的「攻心聯」
「能攻心則反側自消,從古知兵非好戰;不審勢即寬嚴皆誤,後來治蜀要深思」
這幅攻心聯為清光緒趙藩所撰書,之所以有名是毛澤東1958年來武侯祠時,在此聯前站了很久,反復玩味
回北京後屢屢告誡將赴四川就任的官員,說到了成都第一件事便要來看此聯,並回報觀後心得
↑為了閃避遊客入鏡,只好拍得歪歪的
↑義重桃園 三國歷史遺蹟區
↑惠陵(劉備的陵寢)
↑諸葛連弩(十發)
↑陶說唱俑(東漢三國 中國國中課本有出現這一個陶俑)
↑武侯祠的藝術工匠
↑武侯祠外的共享單車 ,成都bike租借相當方便,以手機付費,還可隨處停車,但也出現了一些管理問題,也對市容造成了負面的亂象
三十幾度的天氣讓人走得上火
想說中午去琴臺路的蜀風雅韻川劇院看變臉吹冷氣一兼二顧,到現場買票才知道是在晚上8點至10點才有演出
第一次來成都,什麼都不太理解,其實錦里就有變臉可看,很陽春的那一種演出
錦里是武侯祠博物館的一區,連非假日都擠滿遊客,真正的磨肩擦踵
↑錦里古街
↑錦里 炒茶,幾公尺前就聞得到茶香味
在錦里找一家小劇院看變臉,30元,一杯蓋茶,大約35分鐘
一開場就是身材曼妙、婀娜多姿的女舞者表演雲想衣裳花想容的長袖舞
之後是一男一女表演雜耍滾燈
之後在壓軸「變臉」上演前,一位師父被介紹資歷並上臺寫毛筆字
並邀請觀眾上台拍照,不過也只有我上去而已
話說今天早上在酒店早餐時還一副很正經的跟陳說
「喂,你知不知道我最喜歡的成語是哪句?」(擺出一副準備長篇大論的姿態)
「寧靜致遠,出自孔明的戒子書,孔明寫給他七歲的兒子諸葛瞻」
雖然我做不到,但這是我一生奉為圭臬的準則
沒想到正當我把相機對焦好,就被師父寫出的第一筆劃嚇到了
「寧 靜 致 遠」
我的天啊,什麼都對了,這下子不買不行了
主持人邀請我們上台與師父合照
在知道我們來自台灣後更卯起勁來幹譙文化大革命害死中國的藝術
搞簡體字害得這一代不懂欣賞歷史文字之美,只剩下台灣人還是最後的文化保壘
把台灣稱讚到不行,搞得我們都有點不好意思
其實我們也不懂文字之美
我們只愛孔明
壓軸的來了,變臉的速度快到令人不敢眨眼,每個觀眾都想抓出破綻
表演者走下台來到面前,要我用食指按住他的臉
明明就很緊的按住了他的臉,還是在電光火石間換了另一張臉
這麼多觀眾看著我,期待我講出蛛絲馬跡的破綻,而我卻無能為力,雙手一攤只能認輸,大聲鼓掌
最後表演者顯露真實臉孔向觀眾致意,又馬上換上另一張很兇的臉,神氣的離開舞台
我們不太可能在錦里這類的古城坐進單一餐廳內規矩的點餐
小吃攤是文化體驗的最佳場所,那種不正式的吃喝氣氛可以讓好奇的旅人仔細觀察人物神情與周遭事物
尤其是與銷售者的互動更是旅人的目標,很多時候因為聽不懂四川口音而造成誤解
至於要吃什麼,一個原則,「認識的不吃,分量要少,多選幾樣,每樣只點一個合吃」
有點像中國旅客來到六合夜市,幾個人合吃一盤蚵仔煎
希望不會被罵是台灣來的「傻逼、奧客」
↑波羅蜜 -- 甜糯米飯(15元)
下一篇 : 四川經典環遊---成都(杜甫草堂、天府廣場) 2017年5月11日
上一篇 : 四川經典環遊---松潘 2017年5月9、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