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ckland War Memorial Museum 2017年2月11日
今天就要搭深夜班機回台,剛好遇上星期六,住宿Citylife Hotel的Airbnb屋主無法寄放行李
之前就已詢問一家背包客棧可以寄放行李,Nomads Auckland Backpackers Hostel
不過並不是在這家客棧內,而是在隔壁地下室一家同名的旅行服務櫃台
小小房間,許多年輕背包客席地而坐(或躺),地上放得滿滿的行李箱、背包
借放行李不需費用,因為就是自己找個位置放,當然也沒人會特別看管,被取走也沒人會管,只開到下午六點
有一點擔心來不及或行李被拿走,不過我也沒有其他的辦法
在碼頭附近搭INN BUS到奧克蘭博物館(Auckland War Memorial Museum)
博物館外的草皮空間有許多的攤位,今天是中國的元宵節,也有台灣的攤位賣一些珍珠奶茶、大腸包小腸
台灣攤位前完全沒有人買,沒了九二共識,「台灣」這兩字在海外就變成中國人抵制的對象
中國人在海外相當團結,華人組織就像幫派似的堅強,的確也該如此,受委屈才有辦法處理
2013年11月曾經來過奧克蘭博物館 Δ 奧克蘭一日遊(Auckland) (Day 13) 2013年11月25日
當時是搭Hop On Hop Off以奧克蘭一日遊的型態到此參觀,當時只參觀一樓(Ground Floor)
利用這次再來奧克蘭的機會,也看看上次沒看的
紐西蘭居民免費參觀,外國遊客每人25元
在各館之間進出,因為華人臉孔,有時會被問有沒有買票,否則幾乎都是自由進出
一樓 : 毛利人、太平洋島國原住民文化藝術
二樓 : 關於自然生物、歷史、海洋、森林、火山、動物、地質
三樓 : 紐西蘭的戰爭歷史
一樓有很大的空間展示說明關於毛利人的過去,現在和未來有關的故事及珍寶,都可以拍照
原尺寸的建築Hotunui會議室,是東部的Bay of Plenty NgātiAwa的婚禮禮物
↑The meeting house that was originally a wedding gift from Ngāti Awa in the eastern Bay of Plenty to Ngāti Maru in Thames.
高腳柱穀倉
2013年紐西蘭維多利亞大學的生物學博士 Geoff Chambers研究發現,毛利人的基因跟台灣原住民非常像
甚至一些學者認為毛利人的祖先於五千年前離台,開始進行跳島式遷徙,而後定居於紐西蘭
還有毛利人到太巴塱部落尋根時就認為這種高腳柱穀倉與阿美族的穀倉非常相像
個人覺得阿美族的穀倉並沒有這麼精美的雕飾,各種圖騰也不一樣,類似的穀倉結構在南島許多國家都有出現過
Te TokiāTāpiri是在戰鬥中使用過的最後一個偉大的獨木舟,這是從一棵巨大的totara樹雕刻製成
有很多證據說明毛利人並非在紐西蘭土生土長,而是在大洪水的年代,從南島某個地方漂流到紐西蘭
基於這個理由,觀察毛利船隻的結構與雕刻飾紋就是很重要的線索
↑毛利船首裝飾
↑毛利船首裝飾
↑毛利船首裝飾,吐舌頭
↑毛利船尾裝飾
毛利人在17世紀將這種綠色軟玉作為武器及日常生活用具
毛利軟玉不是非常堅硬的玉石,漂亮但等級不夠好,屬於和闐玉那一級
其實在虎克冰河峽谷健行時,就可輕易看到非常巨大的毛利軟玉,當時還以為非常珍貴
在徒步行進時還在某個點偷藏了一塊,想等回程再取出,沒想到一路走來見到玉石越來越大
↑毛利軟玉在紐西蘭分布地
↑毛利軟玉做成武器及權杖
↑毛利樂器
毛利舞者會到大廳招集帶領觀看毛利舞蹈表演
我跟陳上次都看過了,這次Nina自己進入觀看,這要另外買票
↑毛利人捕殺鯨魚用的木製大魚鉤
這個雕刻非常珍貴,Tiki,羅托魯瓦毛利人某部落設於部落入口迎接戰勝歸來的族人及外地人
這是三個入口雕刻之一,有點像巴黎凱旋門的意義
有沒有注意到毛利的臉部紋路?
有點像鱷魚蚊香的紋路,那也是有意義的,據說當臉上刺上這種紋路時,可以使對手產生迷幻的感覺
↑毛利雕像
這類型的毛利木雕或石刻以人的形象,是古老的傳統,象徵祖先的威靈,用來保護族人及驅趕外來的侵略者
經常被設置在神聖的地點或邊界
這是博物館中的傑出收藏品
來自所羅門群島的Tikopia島上的獨木舟,Vaka Tapu
來自於現在的奧克蘭的使命灣部落,做為博物館開館的禮物
祖先/精神板(gope,kwoi,hohao)
一般是放在有地位的部落長者屋中,作為祖先榮譽的象徵,屬於個人事物
當然木板上的圖騰雕刻都有其意義
另外在太平洋館另一引人注目的展覽---馬拉貢面具(Kovabat si mi Marada),來自巴布亞新幾內亞的塔巴群島。
馬拉貢面具藝術主要用於紀念死者儀式,似乎毛利人及台灣原住民並沒有這樣的傳統
↑Pacific Masterpieces ,Auckland War Memorial Museum
↑Pacific Masterpieces ,Auckland War Memorial Museum
↑Pacific Masterpieces ,Auckland War Memorial Museum
一樓大廳有來自中國少數民族的音樂表演
不覺得有多傑出,個人比較喜歡雲南的尖嗓子歌曲
還有來自中國的民俗活動,例如下象棋,寫春聯,剪紙,彩繪
這部分中國僑社做得真好,如果台灣還想要跟中國爭正統,那就是自不量力
↑錄音間按照指示學習操作
二樓主要是本地的自然、歷史、生物、地質,還有亞洲歐洲的收藏
有些展出跟威靈頓博物觀相似,在這裡就沒貼出來了,有興趣可以參考
↑巨大的鸚鵡螺化石
紐西蘭有一種絕種的生物,外型有些類似恐龍,名為恐鳥(學名:Dinornithidae),又稱摩亞鳥(毛利語:moa)
生活於紐西蘭,體型高大、外型近似澳洲的鴯鶓但大得許多
恐鳥是現今發現最高的鳥類,身高3米,重量約250公斤
牠們曾經是紐西蘭的森林生態系統中的優勢草食性動物
恐鳥被認為在16世紀左右絕種,但也有報告推測在紐西蘭某些偏僻的角落直到18世紀甚至19世紀仍然有恐鳥生存
↑理查·歐文與恐鳥骨架
↑那個那個什麼熊與恐鳥模型標本
二樓有些外國收集展覽,這在其他博物館都看得到
這部分比較沒有遊客觀賞
↑亞洲收集
↑希臘收集
↑Tiki statuette
三樓全是關於戰爭的展示
奧克蘭戰爭紀念博物館於1929年開放,以紀念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紐西蘭的巨大死傷
這座建築紀錄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死亡的18,166名紐西蘭人,以人口比例,紐西蘭是傷亡最嚴重的國家
這些死亡將士幾乎都是埋葬於海外,甚至其中三分之一沒有被正式埋葬
這些死亡的將士家屬每年都會來到博物館深深哀悼
↑彩繪玻璃天花板,顯示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所有被英國統治和殖民地的徽章
↑二戰紀念館
博物館空著一片白色大理石牆,底下標示著
「希望這片牆不會被刻下任何人的名字」
↑紐西蘭新住民與毛利人爭戰紀錄
零式飛機是遊客來到三樓最喜歡看的展示,它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標誌性代表
這部日本戰機,三菱重工生產
神戶飛行員的任務是將以自殺式的衝撞重要目標,進而對敵人造成巨大傷害,當然對飛行員也是一定死亡
這架飛機因機械問題而無法執行自殺任務,墜落後只有部分的損傷,而飛行員亦被救活
↑Mitsubishi A6M3 Zero-sen 22
↑Mitsubishi A6M3 Zero-sen 22
另外還有一部二戰飛機也被展示--The Spitfire(噴火式)
噴火式戰機是紐西蘭和英國戰鬥機飛行員最喜歡的戰鬥機機種,不過展示的這部噴火式戰機並未真正用於戰鬥中飛行
博物館取得這架飛機以展示英勇的紐西蘭空軍在二戰時期所駕駛的戰鬥機種
↑The Spitfire Mark XVI
↑The engine of Spitfire Mark XVI
關於二戰的主題,展示提到六個關鍵的主角,有點意外,蔣介石竟然不在其中
很好奇,到底西方人是怎樣看待中華民國在二戰的角色!
↑日本傳統武士道主義被用於戰爭
二戰日本投降書,中華民國由徐永昌代表簽字,位於美國之後
徐永昌為中華民國陸軍一級上將,二戰結束後,出任中華民國國防部部長
這張受降書完全打敗中華人民共和國對抗戰歷史的辯解
博物館一樓的Café有很大的空間,點心沒有威靈頓博物館來的豐富多樣
不過對於一整天在館內吸收知識的遊客是很大的幫助
↑Café of Auckland War Memorial Muse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