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0月19日真笠山走萬安瀑布(未達成)(21-3)
這是第二十一個登山行程
2009年4月27日第一次爬笠頂山,走2線上山,1線下山。第一次爬笠頂山
2009年10月8日第二次爬笠頂山,走2線上山,3線下山。第二次爬笠頂山
2009年10月19日第三次爬笠頂山,走6線上真笠山750M處,笠頂山3線下山。
自2007年後,就找不到有山友的部落格說明萬安瀑布的現況,今天試圖以萬安瀑布為目標,陳德川先生的地圖只畫到5線,但祥馬卻有第6線。帶著新買的GARMIN 登山GPS上山,一點都不耽心走不回來,設定上山3小時,如未到目標就調頭循原路回。
6線不是很適合的路,因為它繞太大圈,也非常冷門,未見任何山友,到稜線時高750米,左走1小時可到真笠山三角點,因目標為萬安瀑布,於是往笠頂後山走,經過萬安瀑布岔路,但入口荒廢,草長得比人高,根本無法進入,沿途詢問山友,均說幾年前還可走,經杜鵑颱風摧殘後,再也未修復,再也沒有登山客的到來。
好吧,只想確定萬安瀑布的現況,下山吧。經微波站走3線下山,共3小時50分鐘。
回程至天主教萬金聖母聖殿走走,萬金是地名,教堂歷史悠久,連Nina的社會課本都有提到,雖然比起其他的教堂,它不大,內部也不華麗,但易親近,參觀時,就有多組新婚拍照取景。。
附記—買了登山GPS卻忘了將航跡開關設為開,回到家才發現沒有今天的航跡,傻眼。
2009年4月27日走紅線,2009年10月8日走藍線,2009年10月19日走綠線 ,紫線為目標區。
水泥石子路的盡頭後有條小路 便是往4.5.6線
越過小溪後上行 芒果園
鑽出樹林後的第一條路
樹瘤 是木本植物的癒傷組織,由真菌或不定芽引起組織變異所形成,原木在受外力侵襲或細菌感染時,為保護植物體會在受傷處或是枝條著生處產生形狀不一的瘤狀癒合組織,通常越老的樹樹瘤愈多也愈大形成時間很長有時會有各式樣的礦物質滲入產生顏色變化‧因形成時間超長、甚至上百千年、質地又堅硬形狀奇特,都在高貴木材上、如檜木,梢楠,紅豆杉、、、、也變成收藏家的最愛。 4線登山口 沒有指標 5線登山口 較受歡迎 不必往真笠山再繞回 6線登山口 沒有指標 繞遠路且陡上坡 山友口中的「750」處,750米高,此處是真笠山和笠頂山的岔路 國家傳播通訊委員會 笠頂山電波監測站 這次換穿這種登山雨鞋,底有釘子,下坡完全不會滑,真的很適合登山, 原本下山一條虫的Judy,像是走在平地似的,我根本跟不上。 我穿29 Judy24.5
萬金天主堂。對於古蹟有興趣的人應該對它不陌生,因為它是台灣現有最古老的天主教堂,也是唯一一座被列為古蹟的教堂,就座落在村子的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