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鰲股濕地賞鳥記錄 2011年11月15日
鳥停得很遠 340mm鏡頭 只能靠大裁切 風很大 把鏡頭緊靠在車窗上 還是搖晃
蒼鷺
在四草也有看到 這裡較多 也都是單獨一隻 沒看到群居
這麼長的S型頸子 吞不了大魚
飛起來的樣子 很像大白鷺 頸子也是S型的
鸕鶿 (魚鷹、烏鬼)
是冬候鳥,全身黑色帶鋼藍,喉部白色,屬大型群聚性的鳥種
每年來台過冬的鸕鶿,屬不普遍冬候鳥,成群出現 幾十隻隻鸕鶿停歇在濕地中間小島
鸕鶿以魚類為主食,45秒內的潛水深度可達3公尺,但牠缺少水鳥的尾脂線
羽毛無法防水,入水飽餐一頓後,就得上枝頭做日光浴,把羽毛曬乾
觀察到鸕鶿在陸地上可以直接飛起 但在水面上 則需要助跑 才飛得起來
有時也會爭吵 但一下子就平靜下來 沒有呱叫聲
紅嘴鷗
紅嘴鷗 俗稱「水鴿子」,體形和毛色都與鴿子相若,嘴和腳皆呈紅色
身體大部分的羽毛為白色,尾巴的羽毛為黑色
在很遠的小島岸邊看到一大群停在水面上休息 但靠近車道一些 都是停在木樁上

高蹺鴴
數量不少 停得很遠 整群飛過 停在濕地中央小島岸邊
琵嘴鴨 又名琵琶嘴鴨、鏟土鴨
體大嘴長,末端寬大有如鏟子 因為其喙形如琵琶,故而得名
雄鳥頭頸深綠色兩側具金屬光澤 雌鳥褐色
常在淺水河岸附近的水中用鏟子形的嘴撈取水面或水邊的食物
由於潛水能力不強 很少潛入水中覓食
飛行時淺灰藍色的覆羽 中央有部份綠色 很好辨認
數量已經很多了
澤鳧(鳳頭潛鴨)
在臺灣地區為局部性普遍的冬候鳥 冬季來臨時則大批往南避冬
雄鳥全身黑色,翼緣及腹部為白色,頭部有飾羽
雌鳥頭至頸部、背部、胸等處為黑褐色,頭後飾羽較短
數量還不多 以潛入水中的方式獵捕魚、貝類為主食
紅冠水雞 數量不多 是留鳥
小鸊鷉(王八鴨子)
留鳥 體型肥胖,雌雄同色 不善行走;善泳,潛水
需於水面助跑才能起飛 飛行時,頸、腳伸直,成直線
看到一群 比四月看到那群體型明顯小得多
大白鷺
濕地中間有條小路 車子可以開進去
但是如果遇到其他攝友車輛 就擋住 要請對方挪車 也是不好意思
不過可以較靠近大白鷺
路的盡頭還沒貫通 須掉頭原路回 又要挪一次車 真是抱歉
小白鷺
濕地裡的小白鷺並不多 應該是前陣子 下雨 濕地水太深 大多是停在低矮樹枝上
後來前往北門紅樹林 就看到很多群的小白鷺 停在淺水區捕食魚類
這次有很多空中群體飛行的鏡頭 沒有拍好 請教了海洋 再對照手冊
應使用 連續對焦 C +自動對焦 AF 區域51點 +高速連拍 Ch+自動區域AF
下月再來鰲鼓時 要記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