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山瀑布與霧台魯凱部落(2) 2012年4月10日
屏24公路 過三德檢查所後 可以見到砂石車來回
到霧台部落前 有四處工程 黃土瀰漫 回程 洗車是難免要做的
伊拉橋在重建 明年才有可能完成 先走便道 雨季仍要注意
告示牌寫著 在七月以前 因為工程需要 施工處會管制 整點才放行 但實際上並沒有這麼做
這條屏24 雖然沿途砂石車 吊車 鑽土機 工程器具很多 但通行時並不會感覺有任何危險
工人大規模噴上泥漿 鞏固岩壁 也看到早先施工的路段 岩壁已長出植栽 綠意盎然
大坍方的岩壁 重新刨開 準備鞏固噴漿
路也較寬 施工的方式 很大規模 不是短暫應付 未來應該很美好
到神山山莊前岔路 左轉是到佳暮 可到神山瀑布
直走是屏24 到神山部落 霧台 阿禮
霧台神山愛玉 是網路有名的地標 25元 是天然愛玉 阿婆人很好
耶穌聖心天主堂 (神山部落天主堂)
魯凱族 都是基督徒 其中天主教 基督教各占百分之五十
石板是魯凱族主要建材 這些石材是教友由家中帶來 獻給天主
石柱與方舟 石柱代表聚會 下方堆成船型 代表航向天國
黑色衣服為男性座椅 紅色則為女性座椅 記得愛玉阿婆也是穿著紅衣
椅子是以一個人雙手懷抱 意味來到聖堂內 都是天主的兒女 受天主懷抱
椅子的人面 整齊朝向聖言台(西邊) 側耳傾聽聖言福音
剛好遇上兩部中巴 教堂人員有點懊惱 年紀大的人 不太受規勸 還是很吵
椅子上都有背帶 放置聖歌經本
非教徒 不懂規矩 直接把腳放上去 其實這是跪台 用來向天主跪禱
虎頭蜂窩 在魯凱族的教會裡一定會有個虎頭蜂窩 代表教會合一 一家人分工
魯凱文物館
一樓放置歷史相片 二樓陳列各種魯凱文物 管理費每人20元
管理人員為我們解說霧台部落的歷史沿革 及各種文物用途 館內不能拍照
二樓館外可以看到魯凱服務中心 對面的山 青翠美麗
文物館旁的霧台國小 中午十二點 鈴聲準時響起
岩板巷有兩條 上面這條 有許多民宿餐廳 但非假日全關著 J沒喝到賴以為生的咖啡
頭目的家也在這裡 魯凱族是貴族制度 頭目 貴族 平民
沿著岩板巷 可以看見人型塑像 由門楣及不同的雕飾 可以明確辨別身分
百合代表安全 百步蛇代表注意危險 雲豹則是禁止進入
慢慢走 慢慢找 可以在這條岩板巷 看到許多隱藏的「密碼」
霧台基督長老教會 1966年設立 由居民以手工輪打造出宛若城堡的教會
三年時間 石板岩石 極具特色 為霧台信仰中心
想找教會人員請教當初是如何以手工人力蓋出這樣盛大的建築
沒找到教會人員 門鎖著 無法進入
拱型大門 天使雕像 思考著魯凱族人如何分工堆疊如此巨重的石塊 印象深刻
上到高處拍攝霧台部落 基督長老教會依然是如此的搶眼
下方還有一條 也叫做岩板巷 不過較無特色 應該不是旅人的目標
沿途是一般住家 部分是石板建材 部分是現代建材
種了許多小米 實在不好意思 這是我第一次親眼看到小米植栽
小米從岩石縫長出來 和水稻如此的不同
其實小米是魯凱族人心目中最神聖的作物 祭儀都是以小米為中心
以前在小米收成後 約七八月舉行40天的「收穫祭」
但近來生活的改變 已改稱為「豐年祭」只持續一至三天 固定在每年的八月十五日舉行
還有許多魯凱文化可以深入了解 如果能住個幾天
附近有許多登山步道 瀑布 都是神仙逍遙的好去處
好茶部落已經遷到瑪家的永久屋
通往阿禮部落的路 還在整修 要四輪傳動 高底盤 較合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