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長老教會永遠是霧台的焦點
霧台、阿禮部落走春 2013年2月11日
距上次來這裡 不到一年的時間 神山瀑布與霧台魯凱部落(2) 2012年4月10日
雖然伊拉橋進度落後許多 但上次來還只看到伊拉橋墩的底座圓孔 這次來 橋墩都架好了
也許下次來的時候 被崇山峻嶺包圍下的伊拉橋將會很壯觀的跨過隘寮溪
這條屏24公路已經很好了
到霧台部落前這段路已經看不到很大的工程路段 應該說只剩下一小段
岩壁鞏固已見效果 草木枝椏已長
沒問題 到這裡已經很簡單了 沒有任何心理壓力
神山天主教聖心堂 是神山部落的信仰中心
教堂人員不在 上次來已經聽過解說 這次由我來擔任解說吧
霧台鄉公所前的櫻花林是很多人美麗的回憶 目前尚未全開
派出所前的廣場可以煮食
霧台正舉辦迎春活動中 霧台國小剛好也舉辦結婚典禮
加上許多人來走春 屏24 道路兩旁停滿車 有時會車也不太容易
新娘花轎 百合點綴 魯凱族 布農族 傳統服裝 掛飾色彩 令人驚艷
對原住民的歌喉由衷的佩服
魯凱族人結婚 在最後慶祝婚禮時 會聚在一起 穿傳統服飾一起跳傳統舞蹈
這次 也有這麼做 下午3點 廣播要年輕人集合
不過 在山下舉辦婚禮的 例如永久屋魯凱族人 就已經不在結婚典禮後跳舞了
霧台文物館 一樓正展示霧台之美攝影展 剛好給兩位年輕人學學
這是魯凱族婦女的競技活動 展示女子的優雅氣質婦德
這樣的鞦韆 四根長竹 一條繩子 男生當推手 女子才是主角
小米糕 烤山豬肉 山豬肉咖哩飯 山豬肉披薩 愛玉 都很好吃
魯凱青年表示 由山上背百斤的野山豬下山 也只是小事一件
霧台基督長老教會永遠是霧台的焦點 這次也是為了它而來的
上次來沒開放 有些遺憾
1966年設立 拱型大門 天使雕像 原住民石板 岩石
充分展現原住民團結及藝術天分 令人欽佩
這麼大規模的教堂建築 原鄉少見
也很注意霧台部落的建築
魯凱族善於使用石材 有時為了表達虔誠信仰 也會由家裡帶岩石奉獻給教會
就地取材是魯凱族建築特色 石板屋是最主要的代表
依大小厚度使用在屋頂牆壁 冬暖夏涼
石板屋頂 舞蹈壁畫 原木雕刻 陶壺製作 露臺 嘹亮豪邁歌聲 隨時可聞
雖然有部分建築使用現代彩色浪板 但也不太礙眼
小米紅藜尚未長成
霧台岩板巷 有條藝術街 路的兩旁 有許多很有特色的民宿
就像是露天的博物館
百合 百步蛇 雲豹 所代表的意義 是一定得知道的
這是在這條岩板巷隨處可見的文化密碼
頭目的家 就在路口 門前雕飾 不能錯過
很喜歡來這裡 很盼望來這裡住個幾天
附近的景觀 步道 瀑布 種植 相當協調 自然天成 相當美麗
神山、霧台、阿禮部落 均是發源於舊好茶部落 所謂的「雲豹的故鄉」
霧台有「雲霧的故鄉」之稱 未受八八水災損傷
通往阿禮部落的道路損壞修復中 部落地基滑落
阿禮部落有「雲端上的美麗部落」之稱
由霧台到阿禮之間 在12月至4月間 櫻花綻放 不過 那是過去的回憶
霧台到阿禮這段路有多段已經沖毀塌落 正辛苦的修復之中 行車不易
大部分的路段是刨開山壁 重舖黃土
有段路 我的車寬1890mm 距離邊坡斷崖約只剩下20公分
上下很陡 雨季不可行 有危險度
阿禮部落 應該只剩遊客 只剩那批想更新過去美好回憶的遊客
阿禮國小後面那條櫻花健行步道 巨木參天 生態豐富
當時有許多學子到此研究生態 是賞鳥 賞櫻 登山健行的天堂部落
派出所兩旁櫻花依然燦爛 但派出所旗桿上的國旗 不知還會不會再度升起
繼續走 可以到舊好茶 好茶早已遷村
甚至已遷至瑪家永久屋 部落文化遭受巨大的衝擊
珍貴的原住民部落文化不應該是這樣的發展
三地門、三地山、隘寮溪、舊達來、新達來、田良井山、德文山、德文村、
伊拉部落、神山部落(下霧台)、佳暮村、霧台部落、去霧、阿禮部落(霞選爾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