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5_6270.jpg

上海博物館 2019年5月19日

早上醒來才知道酒店隔壁棟正在施工重建,有點吵

不過也是從8點才會有聲音,對我們沒有影響,也許這也是房價較便宜的原因

沒有訂酒店的早餐,原本期待在附近吃到上海的傳統早餐

酒店前是三線地鐵的會合處,以為會有一大堆小吃之類的

這附近都是辦公大樓,根本不可能有多少傳統的早餐店

酒店西邊有一座傳統市場,水果、鮮魚、蔬菜、、,就跟台灣傳統市場攤位一樣型態

比較不同的是雞蛋攤位,各種雞蛋散裝堆積成山,當天沒賣完的就用一塊布蓋住,隔天掀開布就能開賣

也有幾攤賣蛋餅、大餅、燒餅的,加上豆漿

這一兩天的早餐,也就拿著燒餅在市場外的空地站著吃,簡單的解決了!!

枇杷不便宜,雖然大顆,皮很難剝,也不好吃

真是懷念2017年搭巴士前往九寨溝中途買的枇杷,那是最好吃的,比台灣的枇杷好吃的太多了

可見食物對旅行多麼的重要,很多事情你可能記不得,但是你永遠記得在那裡吃過哪一種美味!!

215_6636.jpg

 

今天上海的霧霾依然嚴重,留在室內較合適,參觀博物館絕對是最佳選擇

上海博物館免費參觀,這幾天的微信預約功能暫時被取消,很多人在排隊,也有旅行團整團帶來

215_6251.jpg

 

215_6243.jpg

 

雕塑館

中國早在原始社會已出現各種動物和人的塑像,到了商周時代更有各種精美的玉石雕刻品

秦漢時的陵墓石雕和俑像塑造使雕塑成為獨立的藝術門類。

 兩漢之際,佛教及其藝術自印度傳入中國

南北朝時期,佛教的造像藝術已有很大的發展

敦煌、麥積山、雲岡、龍門等石窟寺在雕塑史上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

北魏佛像在傳統基礎上吸收、融會西來的風格,表現出清羸飄逸、挺拔俊秀的形貌

北齊和隋代的佛像,優美洗煉,形神兼備,在風格上蛻棄了西來的影響,成為本土化的佛教藝術的新形象

 唐代是雕塑藝術的高峰期,留下了大量優美雄偉、絢麗生動的傳世之作

 北宋承晚唐的餘緒,佛教雕塑仍有所發展,但風格轉為清新秀美

明清兩代間,創意之作少見

 

戰國秦漢時期的雕塑(公元前475年– 公元220年) 

215_6290.jpg

 

陶狗,東漢(25220 年)臉部及周身還有紅色顏料的痕跡。漢代的動物俑都是憨態可掬

215_6287.jpg

 

東漢撫琴陶俑(25220 年)

 這件來自四川的陶俑,因當地土質之緣由,呈紅色。頭身模塑合製,套合成型,頸部為其銜接處

頭上簪花三朵,臉帶微笑,正視前方;身著交襟長袍,跽坐,琴置腿上,兩手高低錯落,懸於琴上,彷彿正在奏曲

215_6285.jpg

 

天王石像唐(618907 年)

從隋唐開始,四大天王地位越來越高,逐漸脫離了單純的佛國護法形象,獨立出來受人供養

天王是佛國世界的護法,總是以武士形象出現,背帶光圈,腳踏小鬼。臉型似西域人、體格極其健壯

 這件唐代的天王像雙眼圓瞪,威嚴勇猛;身穿盔甲,腰間束皮帶,胸部肌肉凸起,出色地表現了男子的健美體魄

天王的腳下匍匐著兩個垂死掙扎的小鬼,更襯托出其威猛的形象

這尊護法天王是佛教藝術中國化的傑作,再現了唐代武士勇猛善戰的雄姿,體現了壯美的時代精神

215_6255.jpg

 

天王石像,唐(618907 年)

215_6266.jpg

 

天王石像,唐(618907 年)

215_6267.jpg

 

陶彩繪騎馬俑 

俑像為泥質灰陶,身上仍留有淡淡的紅褐色彩繪

二俑面相豐滿,雙眼正視,鼻挺、嘴巧,唇上加朱紅,頭戴紅色風帽,身穿窄袖長衣,足蹬長靴,直坐於馬鞍之上

陶彩繪騎馬男俑表現了唐代社會的生活狀況,是唐代彩繪俑像的佳作。

215_6263.jpg

 

樂伎石像,五代(907960 年)

215_6262.jpg

 

菩薩漆金彩繪木雕像

215_6253.jpg

 

大日遍照鎏金銅像

 銅像表層鎏金,並髹有紅漆

大日遍照(如來)螺發肉髻,上飾兩顆綠松石,額間飾有紅珊瑚,兩耳有圓形飾物

像內體中空,內腔中鑄有梵漢合體的銘文,還有大理國盛明二年造像題記

215_6256.jpg

 

釋迦牟尼佛石像 北齊(550577 年)

 這件石像用白石雕刻,面相豐潤,眼睛微閉,目光下斂;唇角微翹,含著一絲微笑

215_6273.jpg

 

千佛石碑北周(557581 年)

 此碑上共刻有千餘尊佛像,在碑的中上部有一大龕,雕刻有一佛二弟子四菩薩

刻畫如此眾多佛像,與大乘佛教宣揚的人人皆可成佛的思想有關

215_6282.jpg

 

岐法起等造佛石像,西魏大統十六年(550 年)

215_6278.jpg

 

佛像,北齊(550577 年)

215_6270.jpg

 

北齊雙思惟菩薩石像

215_6281.jpg

 

佛像石碑,北齊(550577 年)

215_6284.jpg

 

陶器為全人類所共有,瓷器則是中國的創造

到了商代,中國出現了原始瓷器

成熟青瓷的燒造成功則當在東漢前期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南方青瓷的生產突飛猛進

隋唐,白瓷獲得進一步發展,形成了青瓷、白瓷並行的局面

遼、宋、金時期,各大瓷窯遍及南北各地,除青、白兩大瓷系外,黑釉,青白釉和彩繪瓷也在民間廣泛使用

形成了制瓷工藝百花爭豔的繁榮景象。

元代景德鎮青花瓷的燒制成熟,為瓷都景德鎮的建立奠定了基礎

明清時期 景德鎮是中國制瓷業的中心,釉下、釉上彩瓷和五光十色的各種顏色釉器取代了青瓷和白瓷的地位

瓷器裝飾藝術發展到更為豐富多彩的階段

 

仰韶文化紅陶尖底瓶

215_6301.jpg

 

商青釉弦紋尊

應是商王室享用的飲酒器,是商代原始瓷的典型作品。

215_6305.jpg

 

唐三彩組俑

主要用作隨葬明器,器類包羅了各種生活用具,人物俑,動物俑及建築傢俱等模型,具有很高的歷史、藝術價值

215_6313.jpg

 

唐彩繪彩色釉陶騎馬仕紳

215_6330.jpg

 

遼  彩色陶釉貼花龍首執瓶

215_6333.jpg

 

遼 彩色陶釉貼花鳳首壺

215_6334.jpg

 

五代白釉鏤雕殿宇人物枕  中國收藏中僅此一件

215_6337.jpg

 

宋白釉蓮口弦紋六管瓶

215_6341.jpg

 

宋 龍泉窯青釉刻花蓮瓣紋五管蓋罐

215_6344.jpg

 

元 龍泉窯青釉堆塑龍缽

215_6345.jpg

 

北宋 珍珠窯地刻劃花牡丹紋枕

215_6347.jpg

 

元 景德鎮青白釉燈盞

215_6353.jpg

 

明宣德景德鎮窯青花纏枝花卉紋八角燭臺

215_6357.jpg

 

清康熙景德鎮窯五彩劉備招親圖瓶

215_6377.jpg

 

清雍正 景德鎮窯青花釉里鴻海水龍紋瓶

215_6376.jpg

 

清乾隆 粉彩八仙人物圖瓶

215_6384.jpg

 

清乾隆 景德鎮窯冬青釉暗花描金茶葉末座蓋碗

215_6386.jpg

 

清康熙 景德鎮窯五彩百鳥朝鳳圖盤

215_6379.jpg

 

明 祝允明 草書赤壁賦卷

215_6400.jpg

 

明 文徵明 句曲山房圖卷

215_6417-2.jpg

 

明 唐寅 款鶴圖卷

215_6419.jpg

 

清 隨園女弟子圖卷

215_6438.jpg

 

明 吳彬 山陰道上圖卷

215_6421.jpg

 

少數民族館

215_6495.jpg

 

蒙古族鑲銀嵌珊瑚珠頭面

215_6452.jpg

 

清 蒙古族婦女

215_6458.jpg

 

清 蒙古族銅象棋

215_6460.jpg

 

維吾爾族

215_6463.jpg

 

珞巴族毛織男服

215_6471.jpg

 

珞巴族毛織女服

215_6469.jpg

 

苗族織錦牯髒服

215_6474.jpg

 

侗族蘆笙服

215_6484.jpg

 

布依族蠟染女服

215_6488.jpg

 

玉神人

215_6501.jpg

 

新石器 鳥紋璧

215_6503.jpg

 

戰國 重環穀紋玉璧

215_6507.jpg

 

上海博物館規模館藏相當豐富,我們在館內走了五個小時,也只能參觀兩三個主題館而已

因為下午已經安排四點要聽老歌演唱會,不得已只能就此結束行程,幸好官網做得很好

免費參觀是中國官方博物館一貫特色,參觀人數很多,展廳有點鬧哄哄的

博物館二樓有間咖啡點心餐廳,用餐環境蠻好的

215_6509.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